硕博人才网

评论:舆论为何“越权”干涉大学的教育和学术

  近日,一篇题为《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突然在网上走红。一个网上堪称“用烂了”的词汇,成了一篇硕士论文的研究对象,让很多网友大呼“神奇”。起初,有网友质疑这张封面照的真实性,但依据学术期刊网络的检索结果,记者很快证实了论文的真实性。

  随后,又一条来自大学的信息,令网友很纠结,记者从吉林艺术学院获悉,“好声音”选手梁博因英文成绩不尽如人意未达到录取资格,但吉林艺术学院已经向教育部申请,破例录取梁博为该院研究生。

  这两件事按理都属于学校的“自治范畴”,前者是学术事务,硕士学位论文有无学术性,应按学术原则,由学术共同体评价;后者属于招生事务,学校是否录取某个学生,应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标准,按教育标准决定。可是,从这两件事所引起的舆论反应看,很多网友都对学校的内部事务特别热情,而这种热情,从学校自治角度看,会影响学校的自治。比如,像对于“呵呵”这一网络词汇的研究,从学术角度看,语言学研究生以此为研究题目,是很正常的,但网友会觉得这样的研究,根本没有价值——很多时候,我们斥责功利的学术价值观,可却不自觉地也用功利的观点去评判学术研究活动。

  大学的独立、自治,不仅是相对于政府行政力量而言,也是相对于社会力量而言——社会舆论不能替代教育原则和学术原则,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学术进行评价,否则,大学就会在迎合社会舆论中,不知所措。

  在国外,大学独立办学,实行学术自治,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实行理事会(董事会)治理,理事会的组成十分广泛,这种治理机制,把公众的意见体现在学校办学战略中。与此同时,学校内部行政权和学术权、教育权分离,学术决策由学术委员会负责,教育决策则由教授负责。只有当课程设置、学术研究超出教育、学术范畴,成为公共话题之后,才会引起舆论关注。

  但我国大学不管开设新课,还是进行研究,都可能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这反映出公众参与学校办学监督的内在需要,也表明我国大学的教育和学术公信力并没有形成,如果大学的教育决策、学术决策坚持教育标准、学术标准,舆论也不会“越权”去干预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尤其令人忧虑的是,在某些重要学术事务中,比如学术不端的查处,学术评价严重缺位,舆论评价反倒成为重要的力量,这是大学自主权缺失,办学陷入迷茫的严重后果。

  返回首页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硕博人才网 版权所有
第一域名:www.shuobo114.com第二域名:www.shuobo114.cn
硕博人才网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务的人才招聘网站,是国内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誉保证。并提供招聘会信息、人才市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