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要打官司耗半年,没想到两天就解决了。”近日,劳动者蔺某在榆林市榆阳区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中心签完调解协议后,当场收到了某物业公司支付的2350元经济赔偿金。这场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引发的纠纷,通过“面对面调解+现场履行”一站式服务模式,仅用两个工作日便画上圆满句号。
2024年9月,蔺某入职某物业公司后,因工作琐事与同事发生肢体冲突,经公安机关调解处理。正当蔺某在家休养时,却突然接到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的电话通知。“劳动合同还没到期,公司既没调查经过,也没走法定程序。”蔺某提起当时的场景仍觉得委屈。面对劳动者提出的赔偿诉求,企业方却以“违反规章制度”为由拒绝,双方陷入僵局。
案件进入榆阳区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后,调解员抽丝剥茧展开工作。他们同步调取考勤表、解除通知书等关键证据,锁定企业程序瑕疵。分头解读《劳动合同法》条款,将“违法解除需双倍赔偿”的法条与企业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具象化。以“诉讼时效损耗”“员工生计压力”“企业用工隐患”三本账为切入点,引导双方从对立走向共识。
经过三轮磋商,企业最终承认解除程序存在瑕疵,当场履行赔偿义务;蔺某也放下心结,承诺不再追究其他诉求。
该中心负责人表示:“随着‘调解+普法+治理’工作模式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咨询用工规范,劳动者维权逐渐从‘讨说法’转向‘讲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