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也帮同事办理过社保业务,那时候要跑三四个窗口填材料,手续繁杂不说,还要花很多时间;现在好了,一进办事大厅就有AI机器人引领,再在手机或自助机上简单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完成单位开户、单位信息变更、单位人员增减等业务,真是太方便了!”谈起邹城“AI社保”系统带给自己的印象,日前到邹城市为民服务中心办理企业社保业务的张东升颇受震撼,直言AI加持下的社保业务办理体验感倍增。
提起AI(人工智能),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机器人,而张东升这次“偶遇”的,正是刚刚进入现场调试阶段的“邹小保”AI智能客服。记者看到,这台加载了自动寻路系统的人形机器人不仅可以直接为市民提供查询打印等基础服务,还升级了身份证、社保卡多卡合一、人脸识别、资格认证、智能咨询引导、自动扫描和识别等功能,实现了与参保人员的实时互动。而这,只不过是邹城“AI社保”系统最具象化的呈现之一。
随着数字技术应用的日渐广泛,人工智能正成为提升工作质量和效能的重要手段。日前,邹城市社保中心创新引入AI+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软件流程自动化)技术,并以打造人社AI+RPA数字员工为切口,对社保业务办理流程进行智能化再造,为居民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和安全的服务。目前,系统已覆盖咨询引导、智能客服、业务审核3大类以及居民、失业、企业、机关、工伤、财务、社会化服务等7项业务。
一直以来,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是一项广受欢迎的兜底性惠民政策。然而,这项牵扯邹城1.3万人切身利益的好政策,却在资格审查、身份核实等方面,给邹城社保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按要求,我们要在每年的1至3月份,对全部申领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可因为邹城市人口基数较大,1.3万人的资格审查任务对只有5名工作人员的科室而言,可谓繁重而艰巨。”邹城市社保中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部部长孟沛沛解释道,和其他地市一样,过去,在开展这项工作时,都是先由社区和村的社保所工作人员采集包括“是否为在校生”“是否在外地参加其他类型养老保险”“是否符合困难群体申领要求”等在内的关键信息,再上传系统、转交科室审查。
“我们这个不用吃饭睡觉的‘新同事’功能很强大。它可以从民政部门数据库中直接抓取足以验证‘是否符合困难群体申领要求’的信息,并在全国社保数据库中对‘是否在外地参加其他类型养老保险’进行核验……每一项审查都精准且高效。”在邹城市社保中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部办公室,孟沛沛指着一台正在自动运作的电脑告诉记者。
“这样的应用场景,我们初步设计了38个。数字员工不仅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还有着业务处理快精准、能力图谱范围广等优势,有效解决了社保部门人员少、任务重的问题。”邹城市人社局党组成员、社保中心主任李峰表示,经过一个多月的“试水”,数字员工在高频业务的自动高效重复处理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