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得到了维护,生活得到了关爱,对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沙河乡允俸村妇女李红(化名)来说,日子又有了奔头。
两年前,允俸村妇联执委在走访中,村民李红反映,她丈夫病逝前有4亩土地,因户籍和公婆在一起,公婆将土地收回,她和两个孩子没有土地,生活难以为继。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村妇联主席艾蕊与村人民调解员一起到李红公婆家核实情况,讲解妇女权益保障法相关规定,最后李红公婆同意将4亩土地给她使用。在此后的回访中,了解到李红因母亲患有乳腺癌需要照料,县妇联立即开展关爱慰问,帮助申请2024年“两癌”救助资金。
“维权+关爱”是云南“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据了解,云南省妇联会同省委网信办、省司法厅等多部门将“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融入全省法治乡村建设和“法治宣传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以“普法+助农”“普法+易俗”“普法+关爱”“普法+调解”“普法+护蕾”为重点,扎实推进为妇女儿童办实事解难题。
将法律知识送到乡村每一个角落
在昆明市禄劝县,活跃着一支“巾帼普法乡村行志愿服务队”,队伍主要由妇女儿童维权站志愿服务队、女律师志愿服务队、女法官志愿服务队、农村妇女法律明白人志愿服务队等共8支来自各行各业的女性组成,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总能看到她们与妇女群众面对面交谈、面对面普法的身影,她们将法律知识送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在云南,这样的巾帼普法场景随处可见。今年年初,云南省妇联与省农业农村厅、省民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两头空”“两头占”问题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的通知》,联合开展调研,指导各地围绕妇女权益保障,加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政策法规宣传,广泛宣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以及农村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应享有的各项权益。
为了让普法更具专业性和实效性,云南省妇联组建法律、心理、婚姻家庭宣讲专家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普法宣讲,广泛宣传普及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和青春期心理健康、心理压力调适、婚姻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知识,不断增强妇女群众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开展普法宣传5800多场次,覆盖55万多人。
以普法行动助力移风易俗
李媛是峨山县嘿腻村妇联巾帼志愿服务队伍的“移风易俗宣讲员”,她不仅以身作则“零彩礼”嫁女儿,还走村串户,用乡土语言结合法律知识和身边实际案例,为村民普法释疑,引导村民自觉摒弃高额彩礼互相攀比、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
这是最基层“普法+易俗”的生动实践。据介绍,云南省妇联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各部室、直属单位分别挂联全省129个县(市区),结合开展宣传宣讲、送法、家庭教育服务、接访、关爱服务、志愿服务和访察送系列活动,围绕树立家庭新风,重点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倡导儿童利益优先,预防家庭暴力,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倡导移风易俗、杜绝天价彩礼。截至目前,开展“普法暨引领婚育新风”宣讲53场次,覆盖2万余人。
随着普法行动与移风易俗的深度融合,一系列活动丰富多样、落地见效,妇女群众对于法律法规、依法维权的意识不断提升,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普遍共识。
以矛盾纠纷化解助力乡村治理
站在“情”和“理”的角度梳理事件,运用“面对面+背靠背”调解法锁定矛盾点,摆事实、讲道理、宣传法律知识逐步引导当事人放下心结……这是云南基层妇联总结出的化解矛盾纠纷的“法宝”。
2022年6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妇联、陇川县妇联驻陇川县章凤镇芒弄村的工作队员接到电话报称:有一对婆媳发生口角,升级至互殴,县妇联的工作队员前往调解。对婆媳双方进行家庭暴力方面的普法,剖析两个人各自存在的问题,劝导要学会换位思考,婆媳终于放下芥蒂。同时,还为儿媳联系了一个制衣企业的工作。如今,家庭收入增加了,婆媳关系和睦了,成为当地美谈。
为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今年2月,云南省妇联印发了《云南省妇联机关及直属单位“下基层送法活动”工作方案》和《云南省妇联机关及直属单位“下基层接访活动”工作方案》,整合检察院、法院、公安等资源,发挥各县(市区)妇女儿童“一站式”关爱服务中心作用,积极开展普法宣传、矛盾排查、投诉受理、纠纷调解、心理疏导、法律援助、询问取证和关爱帮扶,推进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
目前,已实现全省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一名妇联组织“法律明白人”,基层妇联干部参与村务管理、组织妇女发展、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普法宣传的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