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一大早,65岁的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村民柯有忠来到村卫生室问诊。乡村医生叶芳为他测量血压、配药开药,并仔细叮嘱用药事项。
柯有忠患有高血压、肺气肿等慢性病,每个月都要到村卫生室开药。“以前,村卫生室药品不全,有些药必须得去县医院开,很不方便。”柯有忠深有感触地说,“自从村卫生室加入医共体后,药品由总院统一采购配送,价格降了不少。总院的专家还经常上门问诊。”
今年,宁陕县以组织架构统建、资金打包统合、服务能力统提、内部运行统管的“四统模式”为抓手,组建起以宁陕县医院为牵头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11个镇卫生院为分院,覆盖78家医疗机构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简称“宁陕县医共体”),让群众就近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管理数智化 “家门口”挂上专家号
“我看到胆囊里有结石。患者右上腹痛可能是结石造成的。”8月19日,在宁陕县医共体分院筒车湾镇中心卫生院,医生杨航在为筒车湾镇群众李朝峰进行超声检查。20多公里外的另一端,总院医生康婷通过电脑屏幕上的实时画面看到超声图像,与杨航进行远程会诊。
63岁的李朝峰因为腹痛来到筒车湾镇中心卫生院检查,15分钟就拿到了诊断结果。“过去,到县城医院看病得用一天。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超声检查,还有专家给会诊,省钱省时又省心。”李朝峰说。
除了远程超声会诊外,遇到难以确诊的情况,筒车湾镇中心卫生院还能将心电图、医学影像等“一键上传”,急诊10分钟内、门诊半小时内就能收到诊断结果。
“通过远程诊断、远程会诊系统,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专家的服务。在与专家的交流中,基层医生的业务水平也得到提升。”筒车湾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齐治平说。
这样资源下沉、互联互通的远程诊疗模式得益于宁陕县医共体构建的数智化管理运营体系。“远程诊疗数智平台上连三甲医院、下接镇村,反馈及时,有效解决了基层诊断水平、急救能力不高等问题,还简化了就医流程、改善了就医体验。”宁陕县医共体总院院长韩斌说。
宁陕县医共体还组建起药学服务、资源调度、健康管理数智平台,施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智能审方,减少不合理用药;建立重点管理对象健康随访监测系统和健康数据管理中心,提升服务能力。
服务同质化 就医体验不断改善
每周二上午,宁陕县医院内科一病区主任彭小刚都会到筒车湾镇中心卫生院坐诊,为群众进行诊疗和用药指导,并带教卫生院医护人员。
基层医院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宁陕县县级医疗机构累计派出20名医务人员到镇卫生院坐诊,组织74名医务人员每季度到镇村开展义诊、巡诊,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医共体就是要从设施设备、医务人员、诊疗技术等方面,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同质化医疗服务水平,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秩序。”宁陕县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局局长丁宇说。
为了提升分院首诊和分级诊疗能力,宁陕县医共体总院下沉优质资源,在各分院建立专家工作站,通过技术培训、人才培养、学科帮扶、专家巡诊等措施,提升基层应急处置、慢病管理、中医药服务等能力。对于需要向上转诊的患者,由医共体总院开辟绿色转诊通道,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截至7月底,宁陕县医共体分院上转总院患者同比下降16.3%,总院下转患者同比增长43.7%。
统筹资金为基层卫生院集中配置生化分析仪、心电图等诊疗设备;中医医院分院、江口分院建立“协同病区”“协同门诊”,由总院医师带教查房。随着各级医疗机构设施设备、诊疗技术、质控管理、转诊分诊不断向同质化发展,群众基层就医体验不断改善。
资源共享化 医共体越来越“紧密”
今年,宁陕县医院康复科主任尤康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担任医共体城关分院院长。角色的转变,让他既感受到了压力,又充满了干劲。“在总院的支持下,我们要不断提升基层卫生院管理和诊疗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尤康说。
医共体打破了长期以来基层医务人员“流动难”的局面,优化了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结构。今年以来,宁陕县医共体通过开展分院长公开竞聘、副院长考察选聘、医务人员岗位竞聘等方式,实施人员统一使用、合理流转,并在“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基础上,实现县、镇一套体系考核,激发广大医务人员干事创业活力。
“医共体建设让各级医疗机构变成‘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推动各类医疗资源共享。”丁宇说,目前宁陕县医共体已实现行政后勤、人员队伍、财务审计、绩效分配等管理“八统一”。
所有经费由医共体自主管理、自动控费、统筹使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对交流轮岗、下沉一线、支医帮扶的医务人员给予激励保障;通过科学完善的评估和考核体系,推动医共体内利益共享、服务高质高效……一系列共建共管共享措施,让医共体成员联动愈发“紧密”,县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我们将坚持医疗、医药、医保改革联动,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等统一的紧密型医共体,补齐基层医疗服务短板,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丁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