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强政策、拓岗位、优服务,鼓励多渠道多层次创业就业,行之有效的“组合拳”,实现了乐业大同、幸福增收的美好愿景。
内增外拓 激发就业活力
“大同的工作环境好、城市的生活压力小,很多在外地漂泊的同学都很羡慕我们现在的生活。而且在这里我能切实感受到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与爱人一同在山西润迅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魏国鑫对自己从外地回到大同发展的选择非常满意。
山西润迅科技有限公司是大同市推动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创业就业主力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同市从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角度出发,立足资源优势,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数据呼叫(标注)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产业+就业”的大同路径。同时,成立了数字企业就业服务专班,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就业跟踪服务,用实际行动帮助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截至2023年底,全市数字产业聚集了字节跳动、科大讯飞等29家知名企业,目前已累计创造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
毕业于厦门集美大学的王隆,是第二批入职京东科技的员工,从接线客服到客服主管,再到如今的客服经理,他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着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不只在企业,大同市的职业院校也顺势而为,开设数字服务专业,吸纳了大批本地和外地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的主要目标流向就是大同数字产业。
对内转型增容量,对外提质拓渠道。大同市还大力实施“打造京津冀优质劳务输出地”战略,研究劳务品牌培育、明确劳务输出目标、制定劳务输出方案,以“天镇保姆”“云冈亲人”“北方好焊”等知名劳务品牌为引领,全力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先后在北京荣军集团设立大同市驻京津冀劳务就业服务总站,在天津恒佳公司设立大同市驻天津劳务就业服务站,并与北京中国石油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18所高校建立了劳务输出通道。2023年输往京津冀地区就业人员达1242人。
“孩子通过‘大同就业’抖音号找到了一份有五险、管吃住的工作。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不仅为孩子购置了生活用品,还有送站服务,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贴心。”赴京青年刘宁的母亲说。
今后,大同市还将进一步健全劳务输出服务体系,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创新创优劳务品牌建设,强化信息共享、精准供需对接功能,打造京津冀优质劳务输出基地。“2024年,我们在京津冀地区再设立2个劳务就业服务站,新培育1个省级劳务品牌。”该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
聚焦创业 深挖就业潜力
创业是就业之源。为营造创业就业良好氛围,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大同市人社部门聚焦创业者在场地、资金、人才支持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认真梳理该市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汇集创业资源信息,健全和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加大“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创建力度,以创业促就业,以优质就业回馈创业发展。2023年,仅从事“职业教育+就业帮扶+创业孵化”的山西阳光集团累计培训汽车服务专业技术人员780人,吸纳孵化汽车服务初创企业86家,直接带动就业300余人。
“我最初在医院工作,后来医院转型为康复中心。为了让老人们多动手延缓衰老,我便萌生了做文创手工的想法。刚开始的时候是做展品,随着产品成熟,就进社区进校园开展培训。”创业者杨雪飞说。目前,她创立的“飞天结艺”项目已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团队遍布该市所有县区,带动了数千名赋闲妇女增收。
乡村振兴建设方兴未艾,吸引了许多人回乡创业。他们通常具有比较专业的涉农工作经验和技能,创业也主要集中在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销售、乡村旅游、绿色食品以及电子商务等与当地特色优势紧密相关的行业,带动了农业经营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
返乡创业的聂慧通过引进高科技农业设备,实行订单式育苗,育苗量达5000万株,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合作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行业标杆。他也被评为全省第四批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
创业不仅解决了劳动者自身的就业问题,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释放出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大同市将构建融入京津冀大学生创业共享共同体,利用大同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大同市转型汇智创新城现有资源,深入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激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就业活力和内生动力。同时,加强品牌性技能培训,赋能创业就业思想,为创业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创业公共服务。
“共情”服务 增添就业动力
“本以为工作不好找,多亏了政府举办的招聘会,这个新年实现了我在家乡就业的愿望。”应届毕业生靳宁在招聘会现场逛了一圈下来,他发现自己主修的设计专业有不少对口岗位,特别高兴。
为更好服务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大同市积极构建全链条人才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双十六条”人才政策、《大同市2023年柔性引进人才若干措施》等优惠政策,满满的引才诚意、暖心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让大同成为广大劳动者创新创业的热土。
作为就业重点群体,高校毕业生始终是大同市促就业工作关注的重点。在政务大厅,大同市专门设置了“高校毕业生一站式服务专区”,开设6个服务窗口,免费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就业(创业)指导、就业见习、公益岗位服务、档案服务、人事代理等优质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及时建立和完善2023届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台账,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扩大见习规模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归属感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大同市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努力打造“有温度的公共就业服务”。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不断组织开展就业服务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园等活动,以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为求职者和用工企业“双向奔赴”搭建了宽阔的桥梁。仅2023年,该中心就组织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26场,接待用人单位996家次,提供就业岗位34548个,办理求职登记22163人次,达成就业意向33195人次。
“好多工作人员还公布了自己的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全天候’为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感到了‘家’的温暖。”求职者贾红笑着说。
围绕“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使命,大同市将继续聚焦重点群体和产业需求,分类施策精准服务。在做好常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工作基础上,全力实施“四大赛道”“十大平台”用工服务保障,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功能,针对企业用工需求,推进“一赛道一专员”“一平台一专员”“一企一策”精准对接;建立区域性就业服务联盟,整合资源实现就业服务“1+1>2”的倍增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