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人才网

“258比7”引出的思考 高校专业设置如何得当

  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值,在中国高等教育界产生。日前,教育部公布“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审批结果”,发布了2610个经教育部备案的专业。同时,各地各校申请开设但未被同意的专业达258个,占这个总数的近10%;而通过审批、同意设置的新专业只有7个,今年起可安排招生。

  258∶7。教育部对专业设置的“口子”收得挺紧,而高校们却似乎“放得很开”,258个不得招生的拟开专业包括高尔夫产业管理、全球健康学、网络安全与执法、老年工程等。为什么新专业的“中签率”那么低,还是有那么多高校“填报志愿”?以办学质量、教学水平为标准,中国大学的学科专业多了还是少了,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要解这道题,不妨按照某些高校开设新专业的一种“思路”。眼下,一大思路恐怕是“唯名是论”,“高尔夫”、“健康”、“网络安全”、“老年”等都是当今热词,似乎贴上了这些“标签”,这个专业的填报率和分数线就会高些,能吸引到更多学生进校就读。于是乎,不论有没有足够师资,或者说有没有足够实力的师资,甚至有没有合适的教材与课程,一些学校都“敢于挑战、敢于创新”,开出这些很潮的专业。

  更令人有些焦虑的是,对这类起了好名字的专业,众多高校一拥而上,跟风仿制。最近举行的上海高校学科建设会议透露,沪上高校明显“重复建设”的学科专业达十多个。比如“应用经济学”,现有15所高校开设这门专业,超过全市研究生教育院校的2/3;又如“工商管理”,14所高校均有开设;再如“公共管理”,也有13所高校开设。连“新闻传播学”这样就业对口率较高的非普适专业,开设院校也达10所。扎堆开专业,对高校其实不难,从兄弟院校挖个“人物”,再凑几个相关专业的“配角”,新专业建设即告成。

  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内气象万千的高校专业应该先做“减法”,减掉那些名不副实、有名无实的“同名重姓”专业。与“减”同时,所谓“扶需、扶特、扶强”,对于符合社会之需、具备自身特色、适宜做优做强的专业,应支持和鼓励其开设,做做“加法”。比如这次获准新开的专业,包括华东师大的教育康复学、北外的吉尔吉斯语、上海海洋大学的水生动物医学、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陶瓷艺术设计等,均有一定专业优势,有一定不可替代性。

  就学科专业发展的大趋势,“做减法”也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跨学科、高素质人才的导向,对于本科教育尤其如此。通过中科院与上海市合作,正在浦东张江筹建的上海科技大学,便采用全新的院系设置机制,只设4个学院: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创业与管理学院。而“学院”之下不再分“系别”,为的是促进各个学科的跨界、交叉与融合,为学生下一步深造提供丰富而扎实的专业背景。

  事实上,考量专业设置是否得当,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往往被忽略——那不是招生时的生源统计分析,而是毕业后的就业跟踪反馈。高校往往将就业率、签约率看得很重,倒不妨追问一下学生对在校所学是否满意、用人单位对学生所学是否满意,并以此来科学指导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开专业,一减一加怎么算,不能只靠高校来算,也不能高校说了就算。以社会和公众满意与否为准绳,当减则减,该加则加。

  返回首页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硕博人才网 版权所有
第一域名:www.shuobo114.com第二域名:www.shuobo114.cn
硕博人才网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务的人才招聘网站,是国内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誉保证。并提供招聘会信息、人才市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