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泰安)
所在地区:山东省 / 泰安市 更新时间:2018-10-24
- 性质:普通本科院校
- 行业:院校/高等教育
- 注册:未填写
- 规模:1000-9999人
- 所在地区:山东省 / 泰安市
- 添加时间:2018-10-24
招聘职位 |
招聘人数 |
工作地区 |
学历要求 |
刷新日期 |
截至日期 |
大学教师
|
1人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博士 |
2018-10-24 |
2019-10-24 |
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建校于1951年,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学校在青岛、泰安、济南三地办学,设有19个学院、9个教学系(部)和4个科研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在泰安设泰安校区党委和管委,协调泰安校区各项党政工作。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学校,与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合署办学,共用学科与管理平台,其师资和管理人员全部来自于山东科技大学。
泰安校区、泰山科技学院占地面积700余亩,校舍面积38万余平方米。现设6个教学系(部),1个研究院,25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0000名,在职教职工700余名,高级职称人员170余名,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60余名。
校区、学院现拥有功能齐全的采矿地质类、土木测绘类、机电类、经管类、信息类等实验室63个。其中,“煤矿充填开采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矿业工程综合实训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矿业工程实验中心”和“矿山机电工程实验中心”为山东省骨干学科实验室,“先进自动化技术实验中心”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校内教学模拟矿井被原国家煤炭部命名为“华东煤炭院校泰安实习中心”。
校区、学院突出创新特色,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加强内涵建设为切入点,多措并举,使得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与认可。
校区、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的原则,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机械设计基础》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工程力学》等29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和“采矿工程”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和“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校区、学院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技优势,在采矿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管、法学等领域有较强的学科基础和学术优势。近年来,每年科研合同经费均超过3000万元,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教育部人文社会基金等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多项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校区、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全面实施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并针对学生文化基础的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2017年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80余项校外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获国家级特等奖和一等奖27项、二等奖64项、三等奖98项,省级奖项229项。
校区、学院围绕“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并根据就业形势变化和毕业生思想实际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人才素质测评、个人形象设计和求职面试技巧等培训,提高毕业生就业求职的竞争力。
校区、学院大力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拓宽科研、培训、实习、就业等工作的领域。与微软(中国)、甲骨文(中国)、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山东能源等上百家企业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交流与合作,金天牛、众诚等企业在校区、学院设立了奖学金。聘有企事业单位兼职教授50余名。
经过多方努力,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连年来,学生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5%左右,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根据 “十三五”规划,未来几年,校区、学院将利用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机遇,全面突出创新特色,以学校全面改革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研究、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改革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促内涵建设再上新台阶。同时,加大重点项目申报、技术转让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及中青年教师的引进培养等工作力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努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以期推动校区、学院科学发展,再创辉煌。
联系方式